作為海思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行業生態系統之一,海思人不可不關注我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The Internet of things》年度報告,正式將物聯網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并預言:“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信息交換。”
美、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已把物聯網視為增強綜合國力和發展動力的戰略重點,分別啟動了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地球”、“物聯網行動計劃”、“U-Japan”、“U-Korea”等發展戰略。
2009年8月,國務院提出,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迅速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國”中心。物聯網隨后列為我國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全面布局啟動,并在無錫設立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傳感網產業創新示范區,推動產業創新、集聚發展。
在全球物聯網發展格局中,我國見勢早,布局快,政策扶持力度大,基本獲得了與發達國家同線起跑的機會。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7500億元,M2M(機器對機器之間的連接與通信)連接數突破1億,占世界總量31%,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應用市場。物聯網盈利規模僅次于美國。
國家戰略清晰。物聯網發展“指導意見”、“行動計劃”、“工作要點”等產業政策,與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繼推出,初步建立了“縱向一體”的物聯網政策體系。“應用示范激發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帶動產業發展”漸成趨勢。國家相關部門重視產業政策與發展實際的契合匹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相關部委會同江蘇省政府成立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部際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持續探索省、部合作機制,圍繞物聯網示范區建設,以及物聯網創新能力提升、龍頭骨干企業培育、規模應用推廣等關鍵問題,協同發力破解。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盧希副司長說,我國已完成200多項物聯網基礎重點運用國際標準立項,并在ISO/IEC、IEEE、ITU等國際標準組織中,擔任ISO/IEC20005、ITU-TY.2060、IEEE802.15.4c等標準的主要編制工作,主導完成多項物聯網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顯著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物聯網及相關企業超過3萬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85%。我國已建立了基本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包括以感知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為代表的物聯網制造業,以網絡服務、軟件與集成服務、應用服務為代表的物聯網服務業。
我國物聯網技術持續深化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協同創新,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與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的“雙向融合”不斷增強。超過400個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在交通、安全、醫療等民生領域開展“智慧”布局,當前我國交通、環保、能源、安防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影響之廣、規模之大全球罕見。
從2010年的“政策引領”,到2013年的“應用示范”,再到2015年的“融合發展”我國的物聯網發展已初步確立了政策供給、標準制定、協同創新、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的系統性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