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的網絡巨頭、家電企業高調涉足人工智能領域,智能家居、機器人、大數據、云計算概念沖擊著人們的神經。公眾一臉茫然,從業者六神無主,專家們莫衷一是。海思認同以下觀點:對于面向市場的一線企業,應秉持既定的理念,從用戶需求出發,堅持采取重點突破的方式,把技術轉化為產品,解決消費者在某些領域、某個方面的真實需求。
我們并不否認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的確能夠超越人類,而人類有沒有必要造出一個比自己還聰明的機器來則不看好。事實上,機器人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求就可以了。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是為了讓人類生活得更好。人工智能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能夠提高你的生產效率,能夠幫助你解決問題,由此解決更多用戶面臨的問題。
隨著大數據、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人工智能迎來了又一次發展高潮。海思認為目前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期望值過高。今天的人工智能更多是在扮演一個提供幫助、提出建議的輔助性角色,未來真的要讓機器人在智能家居或駕駛場景做決策,需要解決很多技術難題。人工智能包括智能和機器人兩大塊,前者做好容易,但機器人本體要想達到用戶的期待值卻非常困難。
對于智能家居而言,其中的家庭人工智能真正的需求是幫助做家務,這需要靈巧控制,目前機器人距此還很遠,幾十萬美金的機器人只能做很簡單的事情。就硬件選擇來說,應避免一些過于高大上、過于虛幻或概念化的東西,還是要把小的、成熟的技術往前推一小步,應用到產品中去,哪怕只是提升一小點功能。
雖然智能化與人工智能是兩個概念,卻常被人們混肴。人工智能需要很多啟發式的算法,需要有數據的支持以及訓練模型,傳統家電加上WIFI、有個APP控制實現聯動只能叫智能家電,遠遠沒有達到人工智能的層面。“懂你”是人工智能核心,有思考、決策、推理的能力,而要做到“懂你”,則需要復雜的傳感網絡與智能硬件的配合,以及強大的軟件功能做支撐。而當前,無論是智能硬件還是人工智能,從現實需求出發,解決用戶的消費痛點才是唯一出路。企業既要有大的體系思維和規劃,但更重要的是從消費端的剛性需求、滿足某一個核心需求點出發,而不是從設計入手,這樣對于促進行業發展和規模形成才有推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