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是物聯網追求的最高目標,家電智能化、網絡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智能電視、智能空調等含令人眼花繚亂,它們的應用究竟如何呢呢?當前,智能家居已經成為物聯網企業、家電巨頭競相搶占的制高點。然而從實際使用來看,目前所謂智能家電實際聯網率普遍不超過10%,這表明多數智能家電還沒有進入智能時代,所謂智能家電名不符實。
出于商業利益和技術壁壘原因,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智能家居廠商并不愿意開放自家端口到一個共享平臺里,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獨立智能家居APP。當然,這所謂的公共平臺也并不真實存在,這就跟跨國企業均堅持自己的標準而不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一樣,這涉及巨大的壟斷經濟利益。眾多智能家居廠商均堅持自己的應用平臺,勢必導致控制方式不僅非常復雜,而且必然降低用戶體驗水平,從而被市場所垢病。
整個行業都已經注意到不同廠商的智能家電不互通、不人性化,核心的原因是缺乏行業標準。缺乏行業標準的統一規范,不同廠商的智能家電就無法具有相互通信功能,它們各自遵循著不同的網絡通信規則,無法組合成一張無縫連接的網絡。
那么,智能家電不互通,究竟是技術問題,還是發展思路問題?事實上,這完全不是技術上的問題。因為不論是智能家居還是智能家電,我們都可以將其理解為一次行業的革命。智能家電目前都在極力爭取用戶,做出了很多努力,盡力讓用戶體驗到智能家電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讓用戶獲得一些前所未有的體驗。智能家電的概念產生之后,我們看到各種產品應運而生,功能越來越完備。但是從使用上面來講,普通消費者卻不一定能感覺到很明顯的差別。為什么智能家電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呢?因為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家電的智能化現在還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推出的產品也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消費者并沒有強烈的換代感覺。
每個智能電器都有自己的一套應用和控制方式,對于消費者來說,使用起來非常復雜。從個體的廠商來看,這似乎是保住了自己的地盤,這種行為將會令消費者對整個行業心生厭惡! 如果我們站在企業的角度,是完全可以理解這種行為的。如果每一個廠家,尤其是大型企業,它們的粉絲用戶量都非常大,如果它們自己來做,花費的時間是很長的,它們本身對企業的品牌是開放的,你的產品可以進入我的系統,但是我的產品并不見得向你開放,目前它們采用的都是這樣一種策略。這牽扯到企業兩個層面的安全問題,第一,我用戶的資源可能會被其他競爭對手獲取。另外一個是產品層面,如果我開放接口,用戶就可以隨便進入一個平臺,****便能夠控制家電,從而導致一些事故隱患的發生,所以從這兩個層面看來,企業目前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對于家電來說,還要讓消費者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使用家電產品,有一個統一的控制平臺,則可能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家電企業和是否有必要、有能力,來共同籌建這樣的一個平臺?
中國戰略協會去年已經和美國戰略協會、歐盟戰略協會以及日本電機工業協會等組織了一個全球家電的圓桌會議,也是在協同這些主要家電生產和消費國的一個智能家電的標準。因為家電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從這方面來說,行業已經意識到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公共的、開放的、平等的以及安全的平臺,讓大家都能去使用這些產品,但是這個進程可能會比較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