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時代,智能互聯產品會給制造商從服務、運營、創新等角度帶來全方位的價值。那么,海思是否已經有了新的戰略思考、新的產品定位?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在新的物聯網時代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們已經處于一個智能互聯的時代,專家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會有500億產品連接到物聯網上。這么多產品和這些產品產生的數據,會帶來巨大的價值。物聯網簡單來說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物,也就是今天我們強調的是智能互聯產品。第二就是大家很熟知的連接技術,有線無線的網絡,它的功能是把產品產生的數據傳輸到后端。后端就是物聯網的第三個組成部分,也就是企業的內部信息系統,包括生產制造系統、研發系統、大數據分析系統等。
麥肯錫研究院指出,到2025年物聯網帶來的每年的經濟規模會達到3.7-6.2萬億美元。同時,制造業將成為物聯網領域最受益的產業。2014年11月份,哈佛商業評論發表封面文章,說智能互聯產品的出現將引領第三次IT浪潮,這次IT浪潮給生產率提升帶來的變革將遠遠大于互聯網。為此,海思專家團隊深以為然,并從人才、技術、應用市場領域出好了準備,問題是我們的準備足夠充分嗎?我們來看看國外專家對智能時代、以及智能互聯產品市場的認知。
簡單看下智能互聯產品的發展趨勢,以農場設備為例,最傳統的產品大部分由機械部件組成,當我們加入了處理器、傳感器之后,就變成了一個智能產品。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加入連接部件,使它能夠接入到網絡,它就變成了智能互聯產品。單一的智能互聯產品比傳統的產品具有更多的價值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但是當我們為了滿足更大的客戶需求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由單一的智能互聯產品和其他的智能互聯產品進行互聯協作,形成產品系統的方案。比如,當拖拉機和收割機、播種機進行有效協作的時候,它能夠支撐一個比較完整的農業生產過程。我們如何去滿足更多的更大的需求呢?試想如果剛剛提到的產品系統能夠跟種子的優化系統,跟天氣預報系統,跟大宗農作物期貨交易系統去互聯,它勢必會帶來更大的價值。所以由此產生的系統我們稱之為產品體系。由此看來,海思的目標市場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海思的產品應用領域過于集中于智能建筑、軌道交通、教學設備、醫療儀器等領域,這遠遠沒有發揮出LonWorks技術在控制網絡技術的杰出性能優勢。
智能互聯產品的出現也會給裝備制造業帶來更大的機會,帶來很大的變革機會和創新的潛力。那么,具體是哪些方面呢?我們從四個維度看,第一個維度是智能互聯產品的出現,勢必會提升客戶的體驗。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實時監控產品狀態、獲取產品信息,就可以在產品真正產生故障之前排除它。如果我們開發一些更好的應用,比如說手機上的智能應用給我們的客戶,使他通過應用跟智能產品進行交互,勢必也會提升客戶體驗。
第二個是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生產廠家的工作效率。如果我們能夠實時監控設備,得到各種各樣的運行狀態信息,我們在做故障診斷的時候勢必會節省時間,到現場維護的時候可以很精確地知道哪個部件產生故障,會大大提高維修的成功率。第三個是差異化,將來硬件的差異化越來越少,真正體現產品的差異化將會由軟件呈現。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蘋果手機,它真正的市場價值是有強大的軟件支撐。所以未來產品所配置的軟件將會給產品的獨特性帶來很大的價值。最后,在智能產品時代,傳統制造業有很大的空間進行創新。比如說我們有了從智能互聯產品獲得的數據,那么這些數據本身就會變成一種產品,給市場帶來價值。我們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就可能從一個傳統的制造商成為軟件的生產商,甚至是咨詢服務的提供商。
對于在智能互聯產品下的價值曲線圖,一般來講提供智能互聯產品,都是逐步從服務的階段發展到創新的階段。在服務階段,一般是提供簡單的實時的設備監控,對軟件進行遠程升級、排查。當我們有了一定的數據之后就發展到第二個階段,把積累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掌握了規律之后進行預防性的服務。第三個階段就是集成階段,大家可以設想,如果智能互聯產品可以跟后臺進行連接的話,比如客戶服務系統、研發系統等,如果你的后臺數據知道產品的哪些功能客戶喜歡,哪些功能客戶基本不用,哪些部件可靠性非常高,哪些可靠性比較差……這些信息將會有助于企業做進一步的研發以及產品改進和創新,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最后一階段就是創新,在創新階段其實傳統制造業有能力轉變業態。